ZX·10型榨油機原名叫95型榨油機。它是國內生產的一種小型榨油設備,已有近40年的歷史。該機適用于壓榨多種油料,如大豆、棉籽、油菜籽、玉米胚等。它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連續性生產,配套設備簡單,機體矮小,操作方便,適宜于小規模生產。特別適用于農村鄉鎮企業和個體加工廠使用。
一、ZX·10型榨油機結構
ZX·l0型榨油機由進料裝置、螺旋軸、榨籠、機架、機座和傳動機構等部件組成。
(一)進料裝置
進料裝置主要包括存料斗、進料斗和撥料桿等部件。
存料斗是由鐵板卷制成的圓筒和鑄件錐體通過螺釘連接而成。錐體上有觀察孔,下料口處裝有插板,以調節下料量的大小。
鑄件進料斗位于存料斗下部,裝有帶動撥料桿的傳動裝置。下料口處也裝有控制下料量劃咐插板。
撥料桿用圓鋼制成,焊有4根撥料翅。下部還裝有壓料螺旋,用平鍵與撥料桿套接牢。
(二)螺旋軸
螺旋軸又稱榨螺軸,是螺旋榨油機的主要部件之一。它是由榨軸、榨螺、鎖緊螺母、擋圈、調節螺栓和緊定螺母等零件組成。
1.榨軸
榨軸又稱心軸,是裝配榨螺的高強度零件,其表面硬度為HRC24—28o。
榨軸左端有鍵槽,以裝配大齒輪。且軸可在大齒輪輪心內作水平的軸向移動,以調節出餅厚度。
榨軸的中部開有一條長鍵槽,從左至右順次裝配有擋圈和7節榨螺。再向右,榨軸上有一段長80毫米的左旋螺紋,規格為M48×3,用以套上鎖緊螺母,固定榨螺使之不作軸向移動。
榨軸右端的軸頸,由調節螺栓內兩端的兩個軸套與之配合,并支撐其旋轉。同時還套有滾動軸承,型號為8307,以承受軸向推力。
調節螺栓的功能是調節螺旋軸的軸向位置,以此調節抵餅圈和出餅圈之間的環形縫隙的寬度,控制出餅厚度。
2.榨螺
ZX·10型榨油機的榨螺是用優質碳素結構鋼制成繞有一條螺紋筋的空心圓柱體零件。
ZX·10型榨油機共有7節榨螺。
ZX·10型榨油機榨螺的特點:順著榨螺第1節至第7節的順序,螺底直徑逐漸增大,螺紋寬度逐漸加寬,螺距變小,螺紋高度降低。其中第4節榨螺沒有螺紋,其長度為50毫米,外圍頂峰前段長35毫米,其外圍直徑由90.5毫米逐漸增大到94.5毫米。外圍頂峰后段長15毫米,其外圍直徑由94.5毫米逐漸縮小到80毫米。在中間處有一起伏,主要是造成二級壓榨。第七節榨螺即抵餅圈,沒有螺紋,其直徑由94.5mm逐漸增大到106mm。該抵餅圈內有襯套,以平鍵與其相配合。而襯套再由平鍵與榨軸相配合。榨螺的每節長度也順次逐漸減短,每節榨螺都是用平鍵與榨軸緊密配合的。
3.鎖緊螺母和擋圈
鎖緊螺母和擋圈都是用來固定榨螺的,以使榨螺不作軸向移動,且使每節榨螺之間配合緊密。
鎖緊螺母為灰口鐵鑄件,內孔通過左旋螺紋與榨軸配合。它的外圓周上均布有四個插孔,供松緊鎖緊螺母之用。裝上4根打棒時,又可供碎餅之用。
擋圈外徑85毫米,內徑48毫米,厚度為20毫米。它除了起榨螺的固定作用外,還可起進入榨膛物料與齒輪箱之間的阻隔作用。
4.調節螺栓和緊定螺母
調節螺栓為灰口鐵鑄件,其作用是調節出餅厚度。外緣有長154毫米的左旋梯形螺紋,每轉動一周,可調節出餅厚度0.4毫米。調節螺栓上面安裝有4根扳動手柄,軸瓦處還有油杯。
緊定螺母的作用是將調節好螺旋軸軸向位置的調節螺栓固定于機架上;以防止榨鈾在運轉過程中自行移位,使出餅厚度保持工藝要求。緊定螺母用45號鋼或球墨鑄鐵制造。
(三)榨籠
榨籠也是螺旋榨油機的主要部件之一。ZX·10型榨油機的榨籠包括以下零件:榨籠殼、榨條圈、榨條、出餅圈、壓緊螺絲、接油盤和罩殼等。
1.榨籠殼
榨籠殼用球墨鑄鐵制成,分上、下兩半塊,兩半塊用10根螺栓固定為一體。一般檢修時只拆卸上半塊即可。下榨籠殼的一端與機架連接,另一端與齒輪箱連接。下榨籠殼內圓中間開有鍵槽,用沉頭螺釘固定有平鍵,用以固定榨條圈和榨圈。
2.榨條及榨條圈
榨條用20號優質碳素結構鋼制成,并經滲碳、淬火處理。
榨條裝于榨條圈內,共16根,裝成圓形。另外,還有一根鎖緊榨條插入其間,使榨條結合緊密。
榨條圈用HT20-40灰月鐵鑄成。與榨圈接觸的端面有徑向油槽220條,其深度為0.4-0.7毫米。榨條圈外表面開有縱向鍵槽,它與榨籠殼通過平鍵配合。
3.榨圈
榨圈用20號優質碳素結構鋼制成,并經滲隊淬火處理。榨圈內圈加工成十條曲面鋸齒,一個端面帶有油槽。
ZX·10型榨油機榨圈內的十條曲面鋸齒的作用,主要是使榨膛內形成不圓滑的曲面,以增大料胚在榨膛內的摩擦阻力和翻動能力。此外,榨圈內曲面踞齒的一端還有一部分錐面(即倒角),它起物料的緩沖過渡作用,各個榨圈的錐面位置不盡相同,有左側,也有右側的。只有7號榨圈內沒有曲面鋸齒。
ZX·10型榨油機的榨圈共14只,所有榨圈的外面均開有鍵槽,以與下榨籠殼中間的平鍵相配合,使之不隨螺旋軸而轉動。全部榨圈裝配好后,圈內曲面鋸齒是相互迭合的。
4.出餅圈與壓緊螺絲
出餅圈系用20號優質碳素結構鋼制成的鋼圈,經過滲碳和淬火處理,長度為55毫米。它的外圓經過精加工,嵌入壓緊螺絲之內,與抵餅圈相配合形成出餅間隙。
壓緊螺絲的功能是壓緊榨圈和榨條圈,使之不作軸向移動。其一端內圈與出餅圈相配合,外圍是長度為45毫米的螺紋,以旋入榨籠殼出餅端的螺紋內,起到壓緊作用。其另一端外圈鉆有6個均勻的插孔,孔徑為25.5,供裝拆時插用。
此外,在榨籠殼外圍還套有罩殼,用以防止因榨膛壓力大而油渣飛濺。在榨籠殼的下面還配有接油盤,用來匯集榨膛內壓榨出來的油脂。
(四)機架及機座
從前面總裝圖中可以看出,機架的外側上部為調節螺栓的絲套,內側與榨籠殼相聯。機架用HT20-40鑄成。機座用HTl5-33鑄成,它的一端結合機架,另一端結合齒輪箱。
(五)傳動機構
ZX·10型榨油機的傳動系統。
三、ZX·10型榨油機的操作
(一)開車前的準備工作
(1)新榨機經過運輸和存放,在使用前應經清理,擦除各處的防銹涂料,抽出螺旋軸,卸去上榨殼,用砂布將榨螺外表面和榨圈內表面打磨光潔。
(2)檢查齒輪箱內潤滑油位高低,不足時應添加機油或齒輪油,并對其他所有的潤滑部位進行詳細檢查,加注潤滑油。
(3)檢查榨膛內是否有鐵塊等異物,用手盤動三角皮帶輪,使榨軸轉動八圈以上,檢查有無卡阻,同時注意齒輪箱內齒輪嚙合是否正常。
(4)檢查并調整皮帶張緊程度,太松皮帶會打滑,降低傳動效率,影響皮帶使用壽命,太緊則會增加電動機軸的徑向拉力,軸承容易發熱燒壞。
(5)檢查出餅口是否放松,如果太緊,突然下料會造成料胚堵塞,甚至因負荷過重發生設備事故。
(二)開車
1.開動電動機,一般空車運轉15分鐘觀察空載電流是否正常(3A左右),電流過高
應停車檢查后再開車??者\轉時,還要注意齒輪箱內聲音是否正常,各軸承部位和電動機是否發燙。
2.一切正常后,可將經過預處理的料胚投入榨膛。開始壓榨時,料胚入榨溫度可適當低些,含水分可高些。下料量不宜過猛,否則榨膛容易堵塞,甚至不出油。
3.隨著榨膛溫度升高,入榨料胚可逐漸增加,料胚水分也可逐漸降低,入榨溫度逐漸提高。
4.旋轉調節螺拴,慢慢將餅的厚度調薄,到出油正常后,將緊定螺母旋緊,榨機進入正常運轉階段,然后再將原先榨出的含油較多的碎餅逐漸均勻地摻入料胚中蒸炒壓榨。
5.正常運轉后必須保持下料均勻,切勿過多過少,否則將影響出油率和榨油機的壽命。一般控制餅厚在4-5mm,入榨溫度110-120℃(對菜籽而言),入榨水分在2-3.5%左右(菜籽),具體可按油料品種不同進行調節。
6.注意電流表讀數,一般正常運轉時,電流為14-16A,超過時,說明壓力增大,負荷加重;突然增高,說明榨膛堵塞,應立即停止進料,待安培數下降至正常后再恢復進料,一下子降不下來,應立即停車;若發現安培數過低,說明供料不足,壓力不夠,要使下料充分均勻,才能恢復正常。
7.注意出餅情況。正常時,餅呈瓦片狀,一面光滑,一面有很多小裂紋,落下很快變硬。如果入榨水分過高,則餅松軟無力;如果入榨水分過低,則餅不成形,而粉末較多,色澤較深,并帶有焦味。
8.觀察出油情況。正常運轉時的出油位置一般大部分集中在榨條圈處(米糠除外),靠近榨條圈的幾個榨圈也有少量油流出,且油很清。如果入榨料胚水分過高或過低,則出油位置會向出餅方向后移,而且油中泡沫增多或油較為混濁,餅中殘油也就增高。
9.觀察出渣情況。正常運轉時榨圈之間一般很少出渣,如果入榨料胚水分過高,則在靠近榨條處有片狀渣流出;如果入榨料胚水分過低,則在靠近出餅端幾個榨圈處有粉狀或絲狀渣流出。
(三)停車
1.正常停車前,應停止進料,放松出餅口,然后喂入少量油餅或生料胚,將榨膛內的熟料胚頂出后方可停車,這樣做可防止熟料胚在榨膛內結硬,避免榨軸扭斷,榨籠炸裂等重大事故。
2.因突然停電等情況造成的緊急停車,應先切斷電源,再采取人工方法盤車,待榨膛內料胚全部盤出,方可重新開車,否則時間一長就必須拆車。
四、維護保養要點
1.經常注意各運動件有無異常,檢查緊固件是否牢固,各潤滑部位供油是否充足。
2.及時調換磨蝕零件。
3.經常揩拭榨機,保持整機清潔。
4.定期檢修,一般每月小檢修一次,半年中檢修一次,每年大檢修一次。在中檢修時應及時調換齒輪箱內的潤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