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玉米加工機械制造業的變遷與發展,體現了國家從計劃經濟向社主義市場經濟過渡的歷史進程。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玉米加工機械制造業都是按照國家計劃來指導配套的。計劃經濟給我國的玉米加工機械制造業打上了深深的歷史烙印,以至使大多數玉米加工機械制造企業產品單一、成套能力差,規模小、技術分散、開發能力弱、效率低。我們今天就扒開玉米加工機械的歷史發展歷程來詳細回顧一下。
上世紀七十年代,原糧食部組織了全國范圍內的玉米加工設備選定型工作。通過這項工作,使得我國的玉米加工機械水平大為提高,當時已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在東南亞已處領先地位。我國的玉米加工技術至今仍不失為世界同類產品中的先進技術。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我國陸續引進了數百套國外先進的面粉、碾米、玉米等成套加工設備和技術,通過長達近十年的消化吸收攻關工作,全面提高了我國的玉米加工機械制造水平,縮短了我國的糧食加工機械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但是,受當時體制和條件的制約,玉米加工機械設備的消化吸收工作主要是由原生產廠家承擔,力量分散,缺乏國產設備成套化和規模化生產方面的考慮,使我國玉米加工機械制造業失掉了一次產業整合、規模化發展的好機會。可喜的是,面粉加工機械制造、碾米加工機械領域也出現了成套設備和技術生產廠家——河南成立糧油機械有限公司,成為首批掌握成套設備和技術的糧食加工機械制造企業。這些成套化、規模化經營的企業向全國同行展示了技術水平、設備質量、售后服務方面的優勢和特點。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玉米加工機械制造業如同其它機械行業一樣逐步走向市場。河南成立糧油機械有限公司憑借幾十年的研發經驗、技術力量和品牌優勢的積累,與科研院所合作,花費重金引進先進機械加工設備,提高了玉米食加工機械制造質量,逐步向成套化,規模化經營方向發展,同時注重打造名牌產品,提高了自身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