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發展糧食烘干塔機械化的思路與建議
一、發展思路與建議從南鄭縣的實際看,該縣有30個鄉(鎮),504個村。其中糧油主產區主要集中在平川、丘陵和淺山區,發展糧油烘干機械化應以這一區域為主。根據國有農場和發達地區的經驗,全縣應以鎮為中心,建設40個烘干機械化示范中心;以糧油主產區的社區為基地,建設50個示范點。在發展路徑上,應是“國家扶持為引導,民間投資為主體,合作共建為基礎,區域服務作示范,股份公司為運行機制,社會化服務提效益,科學規劃作指導”。具體發展可有四種模式:
1.有實力的糧油收儲企業建機械化烘干中心配備必要的農作物收后水分、含雜率等檢測設施,使聯合收割機收獲后的糧油直接交由收儲企業進行干燥處理;根據國家糧油收購政策,合理確定價格,折算為成品糧油;收儲企業為交糧農戶建立賬戶,扣除烘干費用后的部分,為農戶實際所得。農戶憑證支取現金或成品糧油。
2.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建糧油烘干中心以農產品加工、銷售為主業的公司,可以實行服務“前移”,由收購、加工成品糧轉變為收購原糧。把服務的“鏈條”延長到生產環節中。
3糧油生產大戶股份制聯建烘干示范點以滿足自身生產發展需求為主,同時為周邊農戶提供烘干服務,在發展中壯大成長。
4.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建社區糧油烘干示范點通過為木社成員提供糧油烘干服務,來發展壯大合作社;為周邊農戶提供服務來產生示范效應,增強凝聚力。
農機部門要根據實際統籌規劃,明確重點,分步實施。通過立項、購機補貼、整合資源等加大機械化干燥示范推廣工作力度。要盡可能與聯合收割機、糧食初(深)加工相結合、相配套,形成產業鏈。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擴大影響。抓好技術培訓,做好機具售后服務,以真切的實效和優質的服務促進農民自覺接受和主動應用。
同時還要合理造型配套,將適應性強、多功能、高效率、節能、優價的烘干機推薦給農民。并探索合適的運行機制,有效提高農民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我國有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發展糧食烘干塔機械化是農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進行的課題;也是農機化自身發展的現實要求。因此,糧食烘干塔機械化將是今后5~10年農機化發展的“亮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