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足、穩定的糧食獲得能力
一個國家的糧食獲得能力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自身農業生產,一種是糧食進口。從自身農業生產角度來看,要想獲得充足、穩定的糧食供給,必須從根本上建立一整套能夠確保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制度體系。例如,我國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完善家庭聯產承包制度、加強科技支農力度、夯實農業基礎設施、提高惠農補助、構建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等各方面。從糧食進口角度看,適量的糧食進口數量和穩定的糧食進口渠道是確保一個國家維護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二、優良的糧食品質和優化的糧食結構
糧食安全不僅僅是一個數量層面的問題,更是一個品質和結構方面的問題。所謂糧食品質,指的是從糧食生產到糧食加工,從糧食流通到最終消費,糧食應該具備滿足人們健康需要的各種品質。它要求必要強調政府在糧食生產的各個環節和方面實施有效的監管,確保人們能夠放心地攝入各種各樣的食品。在結構方面,糧食安全是一個大農業概念,不僅包括農業糧食,而且包括牧業和漁業等;不僅包括大宗農產品,如玉米、大豆、小麥等,而且包括一些小宗農產品和經濟作物。
三、高效有序的糧食流通體制
充足的糧食如何能夠以較快的速度,較低的成本配送到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手中,是糧食安全的一個應有之義。糧食流通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機制。在糧食經營主體方面,要降低進入糧食交易的門檻,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主體參與糧食經營。在糧食流通市場結構中,要培育出數量較多、規模較大、功能互補的糧食集貿市場、批發市場和期貨市場,才能對居民的糧食需求做出靈敏反應,從而確保居民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糧食,避免糧食供求出現大幅度的波動。建立高效的糧食流通體制的目的是構建有效的糧食流通市場競爭格局,理順糧食流通關系,降低糧食流通和交易成本,確保糧食安全。
四、有力的國家宏觀調控能力
強調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根本原因在于糧食的特殊屬性以及市場調節的一些弊端。一方面,糧食是一種戰略物資,糧食對于維護國家經濟、政治、社會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另一方面,糧食作為一種生活必需品,具有明顯的需求價格彈性小,供給價格彈性大的特點。從需求角度看,糧食需求方對糧食價格的波動反應不敏感,糧價的上漲或下跌對糧食的需求量影響不大。從供給角度看,糧食供給者對價格的變動反應敏感,糧食價格輕微漲跌都會導致糧食生產的急劇擴張或萎縮。因此,在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時,必須同時依靠市場和政府這“兩只手”的調節,在市場對解決糧食安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必須發揮政府的作用,依靠非市場化手段矯正市場失靈和市場缺陷。
更多糧食鋼板倉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jianianhuahospital.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