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堆通風系統是為了糧堆內外空氣能夠進行良好的濕熱交換而設計的,通風系統設計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通風效果和經濟效益。因此,應根據糧種、儲糧數量、通風目的及通風時間,選擇有關設計參數,計算通風所需風量與系統阻力,選擇合適的風機。 ?。ㄒ唬﹩挝煌L量 它是指每噸糧食每小時所需的通風量,用q表示,它主要與糧種、糧食水分有關,是選擇風機型號、確定風道截面尺寸的主要依據之一,應根據通風目的和應用地區來選擇。 |
整個糧堆的總風量可按下式計算:
Q=q.G=q.F.h.γ 8-34
式中:Q---糧堆通風的總風量(米3/時);q---糧堆通風的單位通風量(米3/時.噸);G---需要通風的糧食數量(噸);F---通風氣流穿過糧堆的橫截面積(米2);h---氣流穿過的糧層厚度即堆高(米);γ---糧食的容重(噸/米3)。
表8-5 不同糧種通風干燥時所需單位通風量
糧種 水分% 最大深度(米) 干燥最低風量(米3/時.噸)通風降溫:不同水分的糧食,通風冷卻時的最低單位通風量如圖8-25所示。通風降水:不同水分、不同品種的糧食通風干燥時單位通風量見表8-5。
除按上述圖表選擇單位通風量外,生產中常依據通風用途與實踐經驗來選擇單位通風量。如:利用外界低溫條件,冷卻糧食,保持糧食品質,抑制蟲霉生長,維持糧溫一致,防止水分轉移,一般可采用6--12米3/時.噸的單位通風量,筒倉的通風量應是房式倉的一半;維持現狀,延長剛收獲、水分稍高糧食的儲藏時間,防止濕糧發熱,可采用15---30米3/時.噸的單位風量;對環流熏蒸或排除倉內長期儲糧形成的異味或熏蒸殘留的毒氣,可采用1.5米3/時.噸的單位通風量,試驗表明,若采用磷化氫環流熏蒸時,其環流風量還可更小。通風降水所選擇單位風量與糧食所含的水分有關,水分越高所選風量越大。當水分分別為16%、 |
![]() |
18%、20%時,其單位風量要分別為50、150、200米3/時.噸以上。若水分≥20%時,所選風量則更大,此時應采用高溫快速干燥,再用通風干燥方式,經濟上就不劃算了。另外,為保證糧食的降水效果,糧層厚度不應超過1.5---3米。
不同水分的糧堆在薄滿足最低通風量的前題下,在機械通風時的降溫幅度與糧堆內外的溫差以及單位通風量的大小成正比關系。這種關系如圖8-26所示。
?。ǘQ氣次數
糧堆通風時,在遵守通風可能性的規律同時,不僅要達到足夠的通風量,還要達到一定的最低換氣次數,否則機械通風會適得其反。換氣次數是指每晝夜或每小時通入糧堆的空氣體積與糧堆內孔隙所占體積的比值,用n值表示,它可由下式計算:
n=Q/F*h*S 8-35
式中:n---換氣次數(次/時);Q---糧堆通風的總風量(米3/時);F---與氣流方向垂直的糧面面積(米2);h---氣流穿過的糧堆厚度即堆高(米);S---糧堆的孔隙度(%)。
不同水分糧食的q、n值見表8-6,生產中所要求計算的n值不能低于表8-6所列最低換氣次數。如n值較小,則應重新選擇單位通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