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溝油是家庭或飯店、賓館等洗刷餐具過程中隨水流入下水道中的各種油脂、食品殘渣以及木筷等組成復雜的混合物。這些物質經過生物發酵, 形成一種褐色、粘稠、具有惡臭的粥狀體。期攝入地溝油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在一些發達國家, 地溝油已經被很好的利用起來, 我國對地溝油的綜合利用技術也進行了很多研究。
關鍵詞: 地溝油 危害 綜合利用
地溝油的定義:地溝油是廢棄食用油脂的俗稱, 是指賓館、飯店附近的地溝里, 在污水上方的灰白色油膩漂浮物, 撈取收集后, 經過簡單加工得到的呈黑褐色、不透明、有強烈的酸腐惡臭氣味、凝固點高的地溝油。地溝油與地下水泥壁(含有多種微量元素, 如A s、Pb、Cd、C r、H g、Zn、Co、Ni、Tl、Be、Sn、Cu、Sb、Mo和V等)、地下生活污水、廢舊鐵桶、果蔬腐敗物、生活垃圾(糞便)、多種細菌毒素、寄生蟲及蟲卵等接觸。所受污染嚴重、逐漸會發生水解、氧化、縮合、聚合、酸度增高、色澤變深等一系列變化, 產生游離脂肪酸、脂肪酸的二聚體和多聚體、過氧化物、多環芳烴類物質、低分子分解產物等,有些物質如醛、酮等是導致地溝油特殊酸腐惡臭氣味的重要原因。
地溝油的危害:
(1)消化不良:在煉制“地溝油”的過程中,動植物油經污染后發生酸敗、氧化和分解等一系列化學變化,產生對人體有重毒性的物質;砷,就是其中的一種,人一旦使用砷量巨大的“地溝油”后,會引起消化不良、頭痛、頭暈、失眠、乏力、肝區不適等癥狀。
(2) 腹瀉:“地溝油”的制作過程注定了它的不衛生,其中含有的大量細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一旦到達人的腸道,輕者會引發人們腹瀉,重者則會引起人們惡心、嘔吐等一系列腸胃疾病。
(3)腹痛:“地溝油”中混有大量污水、垃圾和洗滌劑,經過地下作坊的露天提煉,根本無法除去細菌和有害化學成分。所有的“地溝油”都會含鉛量嚴重超標,是個不爭的事實,而食用了含鉛量超標的“地溝油”做成的食品,則會引起劇烈腹絞痛、貧血、中毒性肝病等癥狀。
(4)胃癌與腸癌:令人作嘔的煉制過程,是地溝油毒素滋生的原因。“地溝油”是對從酒店、餐館收來潲水(泔水、殘菜剩飯等)和地溝油進行加工提煉,去除臭味而流到食用油市場的成品油。潲水油中含有黃曲霉素、苯并芘,這兩種毒素都是致癌物質,可以導致胃癌、腸癌、腎癌及卵巢、小腸等部位癌腫。肛腸專家提醒廣大的消費者,一旦在飯店、大排擋或是小攤販處進食后出現了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內到醫院進行救治,以免對您的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垃圾油是質量極差、極不衛生,過氧化值、酸價、水分嚴重超標的非食用油。它含有毒素,流向江河會造成水體營養化,一旦食用,則會破壞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過菜油”之一的炸貨油在高溫狀態下長期反復使用,與空氣中的氧接觸,發生水解、氧化、聚合等復雜反應,致使油黏度增加,色澤加深,過氧化值升高,并產生一些揮發物及醛、酮、內酯等有刺激性氣味的物質,這些物質具有致癌作用。“泔水油”中的主要危害物——黃曲霉素的毒性則是砒霜的100倍。霜的100倍。
地溝油產生及泛濫的原因:地溝油泛濫的深層原因有以下3 個方面:一是從餐飲業餐廚垃圾中提煉的地溝油的成本僅約300 元/t,低成本誘使低收入者以及非法商販鋌而走險,從事地溝油的非法生產。二是目前科學家還沒有找到一種理想、方便、快捷、準確的檢測和鑒別地溝油的方法和手段,從而使地溝油以假亂真,泛濫成災,也給廣大消費者帶來巨大的危害。三是在餐廚垃圾的處理上,我國幾乎長期處于一種“無政府狀態”,既沒有相關的規章、條例,又沒有具體的部門主管,更沒有實際有效的處理和監督管理方法,這給一些不法商販提供了一個規模龐大的“灰色產業”發展空間,由此而引起地溝油的泛濫和危害[3]。目前,在食品安全管理上,食品安全管理部門、工商行政執法部門、食品衛生監管部門多頭管理,權責不明,難以協調,管理中產生真空地帶,給地溝油的存在帶來可乘之機。
典型案例:(1)浙江金華地溝油事假 2011年10月
屠宰場廢料變地溝油原料
2011年10月,金華市蘇夢鄉村民經常聞到附近很臭很臭的味道。傳出惡臭的院子位于金華市婺城區一個城鄉接合部。警方調查發現院子門口堆放了大量空油桶,地上油跡斑斑,而這難聞的味道也很像是熬制泔水加工地溝油的味道,警方調查發現現場沒有泔水,只有成堆的油脂塊,這些油一部分來自于附近的另一個油脂加工點。這些油脂的來源主要由屠宰場的廢棄物壓榨而成,主要包括豬、牛、羊屠宰以后內臟的一些膈膜,以及豬皮、牛皮、羊皮上刮下的碎末,還有一些就是時間存放長不能吃的變質動物內臟。在隨后的調查中,警方發現,這種新型地溝油的窩點不止一家,還有一些分布于當地的個體熬油戶,他們熬制出來的動物油都是由李衛堅統一收購。同樣原料也是來自于屠宰場的廢棄物。
新型地溝油銷往皖蘇滬渝
新型地溝油很大一部分被銷售到了安徽、上海、江蘇、重慶等地的一些油脂公司,并最終進入到了食品領域。這些地溝油主要是銷往食品油加工企業,制成食品和火鍋底料等。
(2)新華網河南頻道4月24日訊 河南日報報道: (記者李 林)4月23日,鄭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消息:經查實,發生于中牟縣張莊村的死豬肉熬制油脂事件與鄭州天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方食品有限公司)無任何關聯,未有染其產品生產與加工。4月16日晚,媒體報道中牟縣查處張莊村個別村民收購死豬肉熬制油脂事件,其中一群眾稱部分地溝油銷往天方食品有限公司。事件發生后,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4月17日上午即成立調查組專門展開全面調查處理。目前,公安部門已對非法生產肉制品提取油脂的肖學立等五人立案偵查,并取證查實,非法生產肉制品提取油脂主要被附近村民和建筑工地購買使用,并未向食品生產企業銷售。同時,相關部門對鄭州天方集團所使用原料和生產成品進行取樣調查。經查,天方方便面使用的油脂主要是產自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棕櫚油,由專用的密閉油罐車輛運入,所購油脂均索取有相應的資質和有關證件及檢驗報告,對其原料油脂和方便面成品抽樣檢測,所用油脂為純正棕櫚油,質量全部合格。
檢測標準和鑒別方法:目前國內尚未有檢測地溝油的統一標準。現行的國家強制性標準《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2716—2005)中,關于食用油的理化指標檢測包括酸價、過氧化值、浸出油溶劑殘留、游離酚(棉籽油)、總砷、鉛、黃曲霉毒素、苯并芘、農藥殘留共9項指標,分別對植物原油和植物食用油進行不同的標準檢測。但是植物原油、植物食用油均不是地溝油。而標準里這9項基本的食用油檢測指標,即使是地溝油煉出來的油也都可能合格,根本無法針對地溝油去進行辨別性檢測。衛生部表示,按照國務院食安辦的統一部署,衛生部組織科技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糧食局,以及中國疾控中心等有關方面共同研究制定了“地溝油”檢驗方法論證方案,并組建了包括油脂加工、食品安全、衛生檢驗、化學分析等領域權威專家和相關機構在內的檢驗方法論證專家組,對相關技術機構研發的檢驗方法進行科學論證。鑒別:“地溝油”一旦流入市場,消費者要學會感官鑒別。根據經驗,食用植物油一般通過看、聞、嘗、聽、問五個方面即可鑒別。
地溝油的綜合利用:(1)制取工業油酸、硬脂酸和工業油脂:對地溝油進行水解可分離出各種脂肪酸(主要為硬脂酸、油酸)。脂肪酸是油脂化工的基礎原料,以脂肪酸為原料衍生的下游產品廣泛用于紡織、食品、醫藥、日用化工、石油化工、橡塑、采礦、交通運輸、鑄造、金屬加工、油墨、涂料等各種行業[3]。油脂水解的方式大致分為常壓下皂化分離和高壓酸化分離這兩種類型。混合脂肪酸的分離方式大致包括:冷凍壓榨法、表面活性劑法、精餾法等[4]。張世敏等[5]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為乳化劑, 濃硫酸為催化劑, 在常壓下水解廢棄油脂制備混合脂肪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通過試驗分析得到水解反應的最佳條件為: 乳化劑用量為8 %(重量分數),催化劑量為10 % (重量分數),水量為300 %(重量分數),水解時間為13 h 。在此條件下,水解產物的酸值達到173.3(KOH)/(mg / g)。
(2)制取洗衣粉:地溝油的前身是天然油脂, 是動物油脂和植物油脂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三脂肪酸甘油酯,它用堿皂化可以生成甘油及洗滌用的表面活性劑堿皂(如鈉皂、鉀皂等)。因此,地溝油是用來直接皂化生產肥皂和洗衣粉不可多得的價廉質優的原料。梁芳慧、尹平河等[6]用雙氧水氧化地溝油中的色素, 輔以活性白土吸附精制除去地溝油中的有色物質,經過脫色后的地溝油再經皂化,其皂化后制成的皂料作為制取洗衣粉的主要原料。表面活性劑和洗滌助劑用量為可變因素,以L9(3 4)正交試驗因素,確定最佳的皂料、表面活性劑和洗滌助劑用量。實驗結果表明,地溝油皂料8 % ,碳酸鈉12 % ,直鏈烷基苯磺酸鈉(LAS) 2 %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 4 % ,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 2% ,偏硅酸鈉4 % , 4A 沸石7 % ,檸檬酸鈉9 %,其余為硫酸鈉,該種配方的去污效果和綜合性能與市售兩種產品相當,優于標準洗衣粉,性能指標測試符合國家標準。
(3)地溝油制備生物柴油:地溝油與石化柴油相比, 盡管存在黏度大、揮發性差、與空氣混合效果不好、易發生熱聚合等問題, 但是經過酯交換處理能夠完全滿足柴油替代品的性能。在利用地溝油制備生物柴油方面, 日本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從1997年起, 日本一些城市( 如京都)就開始建立家庭烹飪廢油收集體系。數據顯示, 僅2006年4月, 日本的956個收集點收集餐飲廢油1. 5M t, 這些廢油成為生物柴油的生產原料[ 16]。近10年來, 我國建成的生物柴油加工企業2000余家, 地溝油是中國生物柴油企業的主要生產原料, 如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福建卓越新能源發展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河北古杉油脂化學有限公司、無錫華宏生物燃料有限公司等企業生產的生物柴油產品性能與0#柴油相當, 生產能力都在10kt/ a以上[ 17] 。地溝油中的動植物油脂經過高溫烹飪煎炸, 飽和脂肪酸越來越多, 85%以上的成分為棕櫚酸、硬脂酸、油酸和亞麻酸, 酸值較高。我國企業目前一般采用兩步法生產工藝將地溝油轉化為生物柴油[ 18] , 即第一步是酯化反應, 大多利用酸性催化劑催化游離脂肪酸和甲醇反應; 第二步是酯交換反應, 一般使用堿性催化劑催化醇解將甘油酯轉化為甲酯。兩步法適用的原料酸值范圍在10~ 120m gKOH /g。
(4)“地溝油”生產乙醇、沼氣新技術:一桶桶泔水經過分揀、分離,一部分變身生物柴油的原料,另一部分繼續發酵成為燃料乙醇和沼氣,剩余的廢渣則全部轉化為肥料。這就是合肥科學島目睹的餐廚廢棄物資源化處置過程。通過技術集成創新,昔日令人頭疼的餐廚泔水和“地溝油”,如今卻變廢為寶,成為新能源。由科研人員經過多年技術攻關,成功掌握了餐廚廢棄物生產乙醇和沼氣的能源化處置技術,并形成兩項發明專利。據介紹,該技術將餐廚廢棄物變身為四件“寶貝”,即生物柴油、乙醇、沼氣和生物肥料。餐廚廢棄物中的油脂先經過分離精制變成生物柴油,然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等成分經過酶解、厭氧發酵等過程轉化為燃料乙醇,將乙醇發酵殘留物和其他有機成分通過發酵產生沼氣,將沼氣工程的沼渣沼液通過處理變成生物肥料。據了解,該技術最大的特點是其能源化思路有別于國內以飼料化為主的技術路線,避免餐廚廢棄物再次進入人類食物鏈,產生同源性積累引發疾病風險。
(5)“地溝油”變身航空油:先將植物油進行脫氧處理,然后就是一系列的有機化學過程,關鍵一步是進行加氫裂化,在持續的氫氣壓力作用下,分子間碳鍵被破壞,生成較小的碳氫化合物,其產物就是不飽和烴,此時,就已經很接近燃料了,然后再進行“異構化”,即將化學物質的自身組成結構進行改變,真正成為所需要的“可再生飛行燃料”。
(6)用地溝油制備選礦藥劑:脂肪酸是鐵礦、螢石礦、磷灰石礦等普遍使用的選礦捕收劑, 一般用量為每噸礦石0. 5kg。據粗略估計, 全國礦石浮選需要脂肪酸類捕收劑為每年50~ 80萬t。傳統工藝上制備脂肪酸主要通過化工合成, 而近年來隨著成本的增加, 選擇廢棄物進行脂肪酸的制備日益受到重視。目前在利用廢棄原料制取礦物脂肪酸類捕收劑的研究中, 利用的原料主要有煉制植物油、酸化油生產過程中拋棄的油腳料或中間產物, 而利用地溝油制備脂肪酸類捕收劑尚不多見。由于地溝油主要來自餐飲的廢棄油脂, 成分主要為脂肪酸甘油酯, 如果能利用其進行脂肪酸類捕收劑的制備, 可以實現污染減少和綜合利用的雙重效果。北京科技大學已于2009年開展了用地溝油分解的脂肪酸作為選礦捕收劑的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滿意的試驗結果,這項技術可利用地溝油生產用于選礦的脂肪酸和脂肪酸鈉, 幾乎不會產生二次污染。目前該項技術已開始在部分鋼鐵企業應用, 并正在申請國家專利。
(1)要建立合理的回收方法及制度,加快全國范圍內餐飲廢油收集系統的建立, 提高餐飲廢油的收集利用率。此外,要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 嚴厲制止廢棄食用油脂進入城市污水系統,引導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培養綠色能源消費意識。
(2)要加大研發力度,延伸產業鏈,完善支撐產業。生物柴油的制備技術雖然基本成熟,但應用性較差,今后要加強科研部門與企業的合作,走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的路子。同時,要加大對附加值高的下游化工產品的研發,提高產品競爭性。
(3)同時,有關食品監管、工商執法部門等要建立責任明晰的工作機制,通力協作,齊抓共管,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確保地溝油從百姓餐桌上消失,以徹底消除地溝油的危害,確保市場食品安全,促使人類健康生活。
結束語:地溝油中含有大量生產生物柴油、生物破乳劑、工業油脂、表面活性劑等化學用品的原料,合理地回收利用地溝油,除了直接的經濟效益,還有很大的社會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夠避免地溝油回流餐桌現象的發生。但地溝油存在成分復雜、來源不穩定、數量龐大、回收監管難度大等諸多問題,只有建立政府監督管理體制,完善檢測方法,加大輿論宣傳,合理利用地溝油,爭取走產業化、規模化、環保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使地溝油得到較好的治理和應用。